暑期档的影院里,《恶意》正上演着不可思议的逆袭。排片量比首日少了3个百分点,票房却涨了53%,连续两天逆跌的曲线像根倔强的箭头,直指着3.5亿的预测票房。这个数字不算顶流,却足够让陈思诚坐不住——毕竟他掌舵的悬疑片,太久没见过这样靠口碑硬拼的场面了。
没人想到《恶意》能跑出来。上映前,它被视作陈思诚“社会议题+悬疑”公式的又一次复制粘贴。预告片里充斥着网暴、反转、母亲痛哭的镜头,熟悉得像《消失的她》的孪生兄弟。可观众走进影院才发现,这次的故事里藏着不一样的东西:梅婷饰演的母亲没有歇斯底里的哭戏,只是在深夜对着女儿的照片默默擦药;网暴者不是脸谱化的坏人,有被生活压垮的快递员,也有跟风起哄的学生。这些细碎的真实,让“逆跌”有了底气。
更炸的是姜文的动静。他带着新作《你行!你上!》突然宣布提档,定档海报上葛优叼着烟笑骂“少来这套”,马丽举着枪一脸荒诞,典型的姜文式疯狂。要知道,这位导演的电影从来不是票房机器,却总能精准戳中观众的痒点——《让子弹飞》里“站着挣钱”的呐喊,《邪不压正》里彭于晏在屋顶狂奔的自由,都是能让人看完想拍桌子的劲儿。
这下陈思诚的处境更微妙了。他最擅长的“热点+套路”,在《恶意》这里遇到了瓶颈。前作《消失的她》靠“泰国孕妇案”的热度狂揽35亿,可《恶意》蹭网暴热点却显得刻意:母亲卖酒被骂“不爱孩子”的情节,像把社会新闻生搬硬套进剧本,观众一眼就看穿了“为哭而哭”的设计。反倒是姜文,从不追热点却总能造热点,他镜头里的荒诞,从来都藏着最扎心的真实。
《恶意》的逆跌像面镜子。它照出观众不是不爱看社会议题,而是烦了把苦难当噱头;也照出市场不是只认流量,那些肯沉下心打磨细节的作品,总会被看见。而姜文的突然杀入,更像给这个有点沉闷的暑期档扔了颗石子——当他带着那股“我就这么拍,你爱看不看”的劲儿登场,会不会把陈思诚的“公式化悬疑”彻底比下去?
现在影院的检票口,总有人在讨论《恶意》里那个细节:母亲给女儿削苹果时,刀刃上沾着的不是果肉,是她打工时蹭的机油。这种藏在镜头里的真实,或许正是逆跌的密码。而姜文的新作里,又会藏着怎样的钩子?这个夏天的票房故事,显然才刚刚开始。
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