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初夏的延安,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珍贵历史。照片的左侧依次是彭德怀、朱德、叶剑英、聂荣臻和陈毅,这五位开国元帅的身影定格在了同一张照片中,成为无数人珍藏的记忆。拍摄者是当时担任美国合众社和伦敦泰晤士报记者的哈里森·福尔曼,这让这张照片更加显得弥足珍贵。可以想象,这一刻的历史价值是巨大的,因为它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五位杰出的军事领袖的同框。
照片中的每个人似乎都沉浸在当时的轻松氛围中,彼此相视而笑,陈毅的表情特别有趣,仿佛在忍俊不禁地笑着;彭德怀的笑容则是毫不掩饰的开怀大笑——这与他平日里严肃的形象有些反差,令人感到亲切。叶剑英则站在了照片的中央,成为了最为显眼的人物。从照片的背景和服装来看,大家都穿着有些褶皱的军装,衣着朴素,显示出那个年代的艰苦和简朴。但正是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,五位元帅展现出的自信和坚定,给人一种非凡的气质,仿佛他们已经对抗战的胜利充满信心。
有评论认为,这张照片呈现出的形象才是最真实的“八路军将领”面貌,与一些抗战剧中的虚构角色有着本质的区别。尽管延安地区在那个时期遭到了敌人的封锁,生活条件非常艰苦,但这五位元帅的面庞上依然能看到坚定与自信的光芒,这份坚韧正是支撑他们走向胜利的力量。
展开剩余73%值得一提的是,这张照片能够流传至今,福尔曼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风险。为了拍摄这张照片,他几乎冒着生命危险,踏足了那些充满战火与危险的地方。早在抗战爆发前,福尔曼就来到了中国,起初他深入西藏,进行了一系列拍摄。抗战全面爆发后,他立刻赶赴上海,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。随着报道逐渐深入,他对延安地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并决定前往采访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抗日力量。
与此同时,福尔曼也读到了美国记者埃德加·斯诺的名著《红星照耀中国》。这本书通过斯诺亲自采访毛主席等中共高层,详细记录了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与理念。福尔曼深受触动,并希望亲自去延安一探究竟。斯诺早在1936年6月,就突破国民党封锁,来到陕北进行了长达四个多月的采访,书中详细描述了毛主席的外貌与个性,令人印象深刻。斯诺在书中写道,毛主席的面容瘦削,身材高挑,眼神炯炯有神,仿佛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感。
福尔曼读完斯诺的书后,更加坚定了自己前往延安的决心。因为他发现,国民党控制的媒体不断抹黑中共和八路军的形象,这促使他对延安的实际情况产生了浓厚兴趣。1944年6月9日,福尔曼加入了由21名中外记者组成的西北参观团,前往延安进行实地采访。这次采访活动,是抗战期间中外记者对中共领导、八路军将领、以及抗日根据地进行的一次集中且大规模的报道。福尔曼在这期间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,其中便包括了这张五位元帅的合影。
福尔曼的摄影作品内容丰富多样,他不仅拍摄了战争的残酷,还记录了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政治、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。他深知,照片不仅仅是影像,更是传递信息的载体,因此每一张照片都尽力展现出最真实的一面。福尔曼的作品让外界可以直观感受到抗日根据地的风貌,尤其是那些关于中共高层的照片,体现出他对历史的独到见解。
与斯诺一样,福尔曼也有机会与毛主席进行近距离接触。福尔曼这样评价毛主席:“毛泽东在延安并不是一个神秘不可接近的神灵,他的思想和意见虽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,但并非一成不变的法律。毛主席的意见成为了党内领导人讨论与决策的基础,而这些领导人并非盲从者。”福尔曼还与朱德、彭德怀、叶剑英等人深入交谈,了解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深厚的联系。他特别提到,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队在战斗中的差距。朱德曾告诉他:“国民党征兵的士兵,很多并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战,而我们八路军的士兵,心中充满了与人民并肩作战的责任和信念。”
1944年9月底,福尔曼应邀参加了绥汾阳前线八分区司令部举行的欢迎大会。在会上,他发表了一番演讲,澄清了外界对于八路军的误解。他坚定地表示:“过去有人告诉我,这里的人民害怕并敌视八路军,但今天我亲眼看到了,人民是热爱并支持八路军的。”这番话深刻表达了福尔曼对八路军和延安人民的深厚感情,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抗日根据地的真实面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